北周的宣帝宇文赟,字乾伯,生于559年,去世于580年,属于鲜卑族。他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母亲为李娥姿山西股票配资,作为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统治有着令人唏嘘的历史。宣政元年,也就是578年,宇文赟登基,年号“大成”,然而,他的执政之路并不顺利,沉迷于酒色之中,奢侈浪费,致使宫殿装饰得奢华无比。他的暴虐与淫乱让人侧目,同时他滥用刑罚,时常派遣亲信暗中监视大臣的言行,导致北周的国势逐渐衰落,权臣与贵族们心生畏惧,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在大象元年,579年,宇文赟将皇位禅让给他的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不过他仍然握有实权,朝廷大事未曾离他的掌控。然而,频繁的奢靡生活和身体的透支使他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次年便因病去世,时年仅22岁,墓志铭上称他为“宣皇帝”,葬于静谧的定陵。这位年轻的皇帝,从登基之日的风光无限,到去世时的匆匆一生,显示了权力与奢华的双刃剑。 宇文赟的父亲,周武帝宇文邕,总是以严厉对待他,生怕这个儿子无法承担起继承皇位的重任。他每次召见宇文赟时,不仅要求他的行为举止如同其他大臣一般,甚至在严寒的冬日与酷热的夏天都不允许他有所懈怠。宇文赟本性嗜酒,周武帝对此十分忌惮,严令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事物送入东宫。他还特意派人监督,若是宇文赟犯了错误,周武帝便会用棍棒和鞭子狠打他,时常对他的警告中说:“被废弃的太子何其多,其他儿子同样可以继承!”因此,宇文赟在东宫的行为都被记录下来,并定期反馈给父王。正因如此,宇文赟在父亲的威严之下,生活得如履薄冰,表面上在规矩间小心翼翼,真正的情感却难以外露,因而不少恶行得以掩盖。 category:history,content:在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终于决定将皇位传给长子宇文衍,并更改年号为“大象”,自己则称为“天元皇帝”,而皇后则是杨丽华,他们居所命名为“天台”。在朝会上,他以“天”的身份自居,臣下朝见之前务必要斋戒三天、净身一天。这一时期,朝廷内还举行了全国性的大选美女,旨在充实后宫美人,尤其令大将军陈山提的第八女陈月仪与仪同元晟的第二女元乐更是受到宠爱。然而在这种纵情声色之中,宇文赟的身体健康却因过度沉迷而日益恶化。 到了大象二年,也就是580年五月二十四日,宇文赟病重,情况危急。为了妥善处理接下来的政务,御正下大夫刘昉和内史上大夫郑译联合伪造了诏书,使随国公杨坚成为其遗命的接受者,辅佐朝政。最终,宇文赟于当日在天德殿中去世,年仅22岁,后追谥为“宣皇帝”,庙号“元宗”。同年七月十二日,他入土为安,埋葬于宁静的定陵。随着他去世后的局势发展,杨坚乘机废黜了宇文衍,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彻底结束了北周的统治,北周的辉煌与昙花一现的命运就此进入尾声。 发布于:天津市51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