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点外卖不仅是本地人的日常配资官网app,更是老外们的“中华美食探索记”。
有的外国朋友点奶茶被20多种加料选项震惊,有的老外被麻辣烫辣到怀疑人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外国人在上海点外卖有哪些故事。
伊朗博士后“吃透”中国美食
来自伊朗的Milad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鸭血粉丝。图片来源:上海虹口
来自伊朗的Milad是同济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说起在上海点外卖,Milad信手拈来——打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从点餐到支付,一气呵成。
Milad说,他经常使用外卖软件点餐,特别擅长从外卖平台上选出“最地道”的中国美食。“我最喜欢鸭血粉丝。”Milad眉飞色舞地介绍,自从7年前来中国,第一次尝过鸭血粉丝后,便爱上了它。
展开剩余78%“好轻松一家”高铁上点外卖
Hutchinsons一家挑战在高铁上叫外卖。图片来源:@Hutchinsons好轻松一家 (小红书)
来自英国的Hutchinsons一家,在小红书上拥有7.8万粉丝,他们给自己起了个昵称——“好轻松一家”。上个月,他们再次来上海旅游,一家五口去了迪士尼,还试图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买拉布布(LABUBU)。
这次中国行,Hutchinsons一家舍弃了带大包零食坐火车的习惯,挑战在高铁上点麦当劳。
正在他们全家热切地搓手等待时,乘务员将热腾腾的汉堡送到了他们面前。一家人一边炫汉堡一边感叹:“实际上,我们的火车比预计时间提前到达了站点,但是我们点的外卖仍然顺利送到我们手上,没有错过。好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么同步的。”
无人机送来下午茶外卖
劳丽从取餐柜拿到了无人机送来的外卖。图片来源:@MattLaurie 个人帐号(B站)
第一次来上海旅行的英国夫妇马特和劳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他们将喝下午茶的地点选在了杨浦区的黄兴公园,因为这里可以体验无人机送外卖。下单之后,他俩就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等。
当无人机稳稳地降落在取餐柜,劳丽快步上前输入取货码,拿到了他们认为目前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马蹄爆爆珠奶茶。他们在黄兴公园湖边喝着“中式下午茶”,吹着小风,上海深度游就这样达成了。
荷兰小伙练成“薅羊毛”高手
荷兰小伙Finn连点5份外卖。图片来源:@Finn 个人帐号(小红书)
来自荷兰的小伙Finn堪称“薅羊毛”高手。最近各大外卖平台推出各种红包和优惠政策,他已经把这些规则弄得明明白白。
Finn拿起手机一通操作,30分钟后收到了5份外卖,汉堡、羊肉串、抹茶蛋糕……最近,为了领外卖红包,他的中文水平飙升。
他边吃边调侃,金句连连,引发网友互动——在上海点外卖不是用“钱包”,是“红包”;在中国点外卖叫“饿了么”,在外国点外卖叫“饿死了”。
韩国女孩分享上海点外卖8年的变化
阿里在用手机点外卖。图片来源:@韩国人阿里 个人帐号(小红书)
韩国女孩阿里来上海8年了。这8年中,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嫁给了上海丈夫,也点了很多外卖。有网友戏称“阿里见证了上海外卖行业的发展”。
她分享了自己在上海点外卖8年的变化——刚来上海时,她惊叹于外卖的价格便宜和送餐快速,点餐经常是“锅包肉、地三鲜、土豆丝全都要”。现在,阿里觉得,上海外卖的选择面更多、更广了,只有想不到,没有点不到。她无论点什么餐食,优惠券都是必选项。对于一些收运费的外卖,她也自有攻略——把外卖店家分享给同事,获得红包来冲抵。
有的老外因为一杯奶茶,学会了“三分糖少冰加芋圆”的精准表达;还有的老外因为饺子蘸酱的“南北之分”,意外解锁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隐藏规则……在上海,外卖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外国人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
新民晚报 王慧
上海滩上洋掌柜(ID:shyangzhanggui)编写配资官网app
发布于:上海市51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