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减负,国家出手了。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明确了三点:一是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二是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会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三是这笔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申请低保、特困救助时不计入家庭收入或个人收入。
育儿补贴申领由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按规定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申领,申领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线下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是今年两会“发放育儿补贴”承诺的落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当时就有很多网友留言跟评,表示现在养娃太费钱,高昂的育儿成本,让生了一胎的不敢生二胎,尚未生育的年轻人更是对生育望而却步。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曾通过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发放育儿补贴等方式支持生育,这些政策也已起作用,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相比2023年出生人口增加了52万人,只是低生育率的趋势仍然存在。当育儿补贴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安排,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支持生育的政策信号。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人,据此计算,仅育儿补贴一项,每年财政支出达1080亿元,可见国家是拿出真金白银切实回应民生期待。尽管如此,补贴与育儿成本仍存显著落差,3600元一年的补贴安排,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家庭而言,对生育意愿的提振作用不尽相同。
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单一的经济激励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支持政策,效果仍然有限;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影响生育意愿除了“生育养育成本高,经济负担重”,还有“生育津贴、假期、就业保障落实不到位”“无人帮助带孩子”等现实困境。
所以,育儿补贴是第一步专业炒股配资,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还需多维度推进,诸如企业落实育儿友好制度,社区增加普惠托位,地方进一步探索差异化补贴等。
51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